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
欢迎投稿本网站
首页>>国学频道

为什么《庄子》里有时会出现孔子?

发布时间:2022-05-24 17:04:32   来源:出国留学网    作者:管理员

      为什么《庄子》里有时会出现孔子?


  1、《庄子》中孔子曰、仲尼曰,往往不是孔子真正说过的话


  2、《庄子》内七篇是庄子本人的作品,外篇、杂篇大部分是道家学派其他人所著,假托庄子著述


  3、《庄子》中的孔子等形象是虚拟的,作为论战对象而虚拟出来的


  4、然文辞之美富者,实惟道家。《列子》《鹖冠子》书晚出,皆后人伪作;今存者有《庄子》。庄子名周,宋之蒙人,盖稍后于孟子,尝为蒙漆园吏。著书十馀万言,大抵寓言,人物土地,皆空言无事实,而其文则汪洋辟阖,仪态万方,晚周诸子之作,莫能先也。(鲁迅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第三篇《老庄》)


  5、儒家和道家仍然是笼罩中国人思想的两大主流,相信将来还有很长时期会是如此。德效骞说得好:“儒家是成功者或希望成功者的哲学,道家是失败者或尝过成功苦头者的哲学。”道家的思想和行为,不外对传统的反抗,对社会的逃避,对自然的热爱与研究,对做官的弃绝与厌倦,以及《道德经》所标榜的生而不有、为而不恃、长而不宰的似乎矛盾的行为。中国人的特性中,很多最吸引人的地方,都来自道家的传统。中国如果没有道家,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。(李约瑟《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》第三章《道家与道教•结论》)


  6、庄子者,蒙人也,名周。周尝为蒙漆园吏,与梁惠王、齐宣王同时。其学无所不窥,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。故其著书十馀万言,大抵率寓言也。作《渔父》、《盗跖》、《胠箧》,以诋訿孔子之徒,以明老子之术。畏累虚、亢桑子之属,皆空语无事实。然善属书离辞,指事类情,用剽剥儒、墨,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。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,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。楚威王闻庄周贤,使使厚币迎之,许以为相。庄周笑谓楚使者曰:“千金,重利;卿相,尊位也。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?养食之数岁,衣以文绣,以入大庙。当是之时,虽欲为孤豚,岂可得乎?子亟去,无污我。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,无为有国者所羁,终身不仕,以快吾志焉。”……太史公曰:老子所贵道,虚无,因应变化于无为,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。庄子散道德,放论,要亦归之自然。(《史记•老子韩非列传》)



该文章《为什么《庄子》里有时会出现孔子?》来源于出国留学网,网址:https://www.liuxue86.com/a/3415889.html


上一篇:民国以来国学大师排名
下一篇:国学知识:中国古代四大美女

分享到:
0
最新资讯
阅读排行
广告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