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
欢迎投稿本网站
首页>>文学频道

散文创作的精神宽度

发布时间:2022-05-23 16:45:28   来源:中国作家网    作者:管理员

    当下的中国散文创作尤其需要文化精神的宽度,有了这个宽度才会有往深度掘进的可能性,这就像掘一口深井,开口不大,怎么都影响打井的深度,而这个精神的宽度主要为三个,其一为儒家的,其二为道家的,其三为西学东渐后的现代性。

  其一,中华五千年的儒家传统文化,应该成为支撑中国当下散文创作的主脉,成为其中的那颗跳动不息的心脏,成为散文创作中思想和艺术上的根据。因 此,中国散文首先应该强调中国儒家的“天道”,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颇具东方色彩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,中国儒家文化智慧的体温,以及儒家文化讲求的悲悯情 怀,应该成为中国散文的价值重心。

  其二,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条主脉,道家精神在中国文化中同样占有重要位置。而且,它是与儒教互补的,如果说前者讲求“出世”,要求人们在 “出世”之中保持自己高洁的情操,获得精神的慰藉,那么道教的“出世”态度对中国文人的人生态度也有着深远的影响。道教一切皆空的世界观与自然适意的人生 哲学,会使得中国文人染上一层浪漫的色彩,会让中国散文呈现出颇具深层隐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淡味,这也是推动当下散文创作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。

  其三,对于现代性,我们的判断是,中国当下散文在拒绝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,对于现代性也是拒之门外的,由此使得中国当下散文创作在对传统精神和 现代性追寻中,一直缺失着一种基本的时代因素,缺乏一种创作的合法性。一般地说,现代性中所谓的对“现代性进行辩护”的态度,是立足于现代化对前现代传统 的历史性超越,其中它所强调的是现代性作为文明发展目标的自主性和充分性等。由于现代性奠基于近代启蒙思想理性、进步的价值观,其所追求的是为人类普遍解 放提供合理性的基础和实现途径,因而体现出超越历史与文化传统差异的精神力量,这点对于当下中国散文创作的推进也是一个关键因素。

  因此,中国当下散文为何在写现实的时候,依旧琐碎;写历史的时候,依旧轻薄;写人物的时候,依旧陈旧;写情境的时候,依旧老套,其根本是对于中 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性精神的无知。在这样的思想背景和艺术认知下的散文创作,几乎丧失了处理任何题材的能力,他们已经忘却或者不知道散文写作中的基本思想和 精神来源了,于是想在当下寻找到一篇耐读结实的散文,已经渐渐变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。


上一篇:文艺的价值向度
下一篇:人是诗之本 诗是人之光

分享到:
0
最新资讯
阅读排行
广告位